3月13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自3月11日李強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后的首次記者會。李強總理多次發表關于能源、新能源等方面的講話,在2014年任浙江省省長時表示,浙江是能源消費大省,也是傳統化石能源資源小省。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是能源供給革命、消費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和能源國際合作在浙江的創新和實踐,意義特別重大;在2016年任江蘇省委書記時表示,加大技術攻關,推動能源的系統化、集約化、高效化利用;在2021年任上海市委書記時表示,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對城市運行和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加速推進,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變革性技術加速突破,無人駕駛、智能網聯等新的產品形態不斷涌現,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
在本次記者會上李強總理強調,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總的來說,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李強總理也表示,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對此,我充滿信心。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
當下圍繞綠色低碳、數字智慧、共享融合三大經濟形態進行轉型,成為時代的潮流,能源融合發展也是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方向與關鍵路徑。中國能建作為大型能源央企,以布局氫能服務“雙碳”戰略,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一支“勁旅”。在2021年,中國能建率先發布了《踐行“30·60”戰略目標行動方案(白皮書)》,提出將圍繞“30·60”系統解決方案“一個中心”和儲能、氫能“兩個基本點”踐行“30·60”戰略目標,布局氫能產業,成為中國能建面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莊嚴承諾作出的戰略選擇。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
重視以氫內燃機為代表的碳中和內燃機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加強頂層設計,全生命周期考察碳中和內燃機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有條件的地方,要進一步推進能源的低碳化,大力發展本地的可再生能源,建設新型的電力系統來支持綠電的消納、調度及使用。
“
全國人大代表、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增太
聚焦生物可降解塑料長效監管機制并加強配合行業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電解水制氫產業政策支持并加快推動綠氫發展,以及推廣聚氨酯新型結構保溫一體化構造體系在建筑節能領域應用。為解決綠電供應的間歇性和氫氣需求的連續性之間的矛盾,廖增太還建議:
綠電年發電規模大于或等于制氫年電力需求,在項目運行過程中,當風電、光伏發電量高于制氫所需電量時,超出部分的電量上網“儲存”,當發電量低于制氫所需電量時,不足部分由電網“儲存”電量補充,電網公司收取相對合理的服務費。
“
全國人大代表、富麗(香港)國際集團董事長蔡培輝
建設西部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高質量“綠氫大走廊”具有重大的能源轉型戰略價值,并提出以下建議:
成立國家級“綠氫大走廊”專班。通過碳金融賦能氫能運營和技術創新,出臺實施相關財政補助、綠色金融協調政策,推動綠色金融在粵港澳大灣區氫能走廊落地。鼓勵與香港、澳門對接,發行國際綠色債,獲取低成本國際的資金。鼓勵氫能相關企業對接中國人民銀行的央行碳減排直接融資工具,將氫能運營相關產業運營場景產生的碳減排量開發成國家認可的自愿碳減排核證量,幫助運用示范企業獲取更多的碳資產減排收益。
補鏈強鏈延鏈,高質量發展綠色氫能產業鏈。優先選擇有成功經驗、有規模儲備和有實力能夠覆蓋氫能源全產業鏈的企業作為副鏈長單位,與政府部門協同開展氫能源走廊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推動技術科研和產業落地工作。由牽頭的鏈長單位共同設立聯動綠氫大走廊協會,協同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焦氫能源技術的研發、應用、投資和運營。
- THE END -
圖文來源于新華網、中國氫能聯盟及網絡公開渠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